电商平台会员制度备受消费者关注,最新调研将揭示其背后的秘密。不论你是频繁光顾的顾客还是偶尔购物的消费者,都可能关心这个会员资格是否物有所值。
调研样本情况
总共收集到了1155份反馈。需要指出的是,这个样本存在一定局限性,主要反映了那些购买过电商平台会员的用户们的偏好和消费模式。尽管如此,这些信息仍然非常宝贵,因为拥有会员的用户在电商整体消费群体中占有相当比例。这样的研究对后续扩大调研范围提供了基础数据。
收入与会费关系
有趣的是,通常税前年收入越高,选择购买电商平台会员的人也就越多。这或许反映出,高收入者对电商平台会员的需求更大,或者他们对会员的价值评价更高。他们可能更看重时间成本,而会员提供的便捷服务,如快速配送、专属客服等,对他们更具吸引力。
三大平台情况
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,这三家电商平台。在一线城市和新兴一线城市,购买淘宝会员的用户比例较大。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偏好可能受到平台定位和营销手段的影响。比如,淘宝商品种类繁多,对城市居民而言,丰富的选择更具吸引力。这也反映出不同平台在不同地区的竞争力各有千秋。
会员续费率
通过将“购买该平台的人数”与“准备续费的人数”相乘,再乘以100%,我们可以得出续费率。在这个计算方式下,淘宝(占比83.3%)和京东(占比69.9%)的续费率较高。这一数据表明,消费者对这两个平台的会员权益普遍持认可态度。续费率高,说明平台的会员体系运作得不错,吸引了用户持续使用。
续费雷区
会员权益缩水、大数据歧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,一旦遭遇便可能触碰到“雷区”。比如杭州的95后yoga就遇到了会员价格不如普通价格的情况,还有年轻人抱怨淘宝、京东的会员权益减少,购买决策变得更加复杂。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续费意愿,许多消费者,如95后的陆先生,因此选择不再续费平台会员。
年轻人省钱策略
不少年轻人为了节省开支并充分利用会员福利,会选择在二手市场转卖自己不再需要的会员服务,有时还能以零成本购入会员并从中获利。这种做法是年轻人在电商平台会员制度下的一种特别应对方式,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会员权益的精明计算。
电商平台实行的会员制度以节省开支、优质服务和联名合作为主,且正逐步走向一致。比如,京东就推出了“换量”等多样化的联名策略。在设定会员权益时,平台不仅要考虑提供的权益种类,还需关注这些权益能否涵盖更多消费场景,以此提升现有用户的购买频率和消费金额。那么,在购买电商平台会员时,您最看重的是哪项权益?欢迎点赞、转发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