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新功能“看一看”对用户群体的影响各有不同。对于拥有5000多好友的用户,他们能够浏览到众多好友推荐的高质量文章;然而,对于那些通讯录中好友不足100的母亲来说,她们只能依赖我的推荐。这种情况引发了关于微信内容发现机制存在差异的讨论。
微信看一看的价值差异
用户众多时,在“看一看”中可以浏览到众多好友精选的热门文章。这样做能大大减少寻找优质文章所需的时间。然而,对于好友较少的用户来说,他们能接触到的内容就少得多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人的推荐等有限渠道。这一点反映了微信社交关系在内容推荐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这也表明微信的内容推送机制仍有改进的空间。
进一步观察,这种区别在各个社交圈中呈现不同特点。以年轻人为例,他们的社交圈广泛,信息内容多样;而老年人则相反,社交范围较小,可选内容较少。这种差异导致了信息获取的不均衡,影响了部分群体的使用感受。
微信机器推荐的独特性
微信的推荐机制考虑的因素众多。它不仅看重内容本身的质量,还关注参与者的品质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社交联系。在其他平台,内容推送往往仅依赖于大数据算法。比如今日头条,编辑的推荐较少,主要依赖算法进行推送。但微信的做法不同,它会将用户的社交关系纳入考虑,进行内容推送。
这固然存在一定的困难。要在众多因素中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,既要实现内容的精确推送,同时又不触犯用户的隐私权,并且确保推送内容具有多样性。以微信为例,当用户不希望朋友知晓自己观看某些内容时,如何做到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保持平衡,确实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。
欠缺的被动获取机制
微信未能为长尾内容与长尾需求者之间的主动传递提供机制。众多独特且小众的内容难以被需求者找到。若某文化爱好者希望搜寻关于小众文化的解读文章,在微信现有体系中,搜索过程显得尤为困难。
其他平台,比如专业论坛,设有搜索标签和分类板块,便于用户发现小众内容。然而,微信缺乏此类功能。结果,许多有价值却不够热门的内容被忽视,创作者的辛勤付出未能得到认可,而寻求者也因此错过了优秀内容。
微信的内容生态补全
微信持续完善其内容生态。比如公众号实现了单篇文章付费阅读和问答互动。虽然短视频业务起步较晚,但视频号的推出也是生态补充的一环。过去腾讯多款短视频产品未能成功,但这并不妨碍视频号的发展前景。
视频号对于需要创作的用户来说,操作简便且便于传播。内容创作者群体将有所分化。但完善的过程还很长,大家对于更多功能抱有期待,比如创作者权益的加强。此外,微信在完善短内容功能之外,还有其他许多工作要做。
微信的流量思维应对
当下流量观念流行,微信作为流量汇聚之地,新功能总吸引着人们寻求流量。以小程序为例,起初大量挖掘流量,随后逐渐聚焦于价值型产品。这反映出微信在面对流量观念的冲击时,有着自己的应对之道。
微信需要不断加强监管,防止恶意获取流量,以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。同时,应重视对优秀创作者的扶持,确保真正有创作实力的人能享受到流量带来的好处,而非让那些只懂得获取流量的人获利。
微信未来连接的拓展
微信未来可能聚焦“连接”这一核心概念。在内容方面,它将不断拓宽边界,为子对象提供多种连接工具。这或许将革新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模式。例如,增强微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。
这里有个疑问想和大家探讨,大家认为在微信未来构建内容生态的过程中,最应改进的是哪个环节?欢迎点赞、转发文章,也期待大家积极参与评论。